论著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WHSC1对三阴性乳腺癌增殖的作用研究

    杨明强;曾珊珊;林鑫;刘浩;陈丹扬;

    目的: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WHSC1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分析WHSC1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人TNBC细胞MDA-MB-231及BT549构建稳定过表达WHSC1的细胞株,利用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WHSC1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将过表达WHSC1的MDA-MB-231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后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接种细胞后第20天,剥离移植瘤组织并称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进一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过表达WHSC1的TNBC细胞中增殖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可见,WHSC1在TNB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MTS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WHSC1可增强TNBC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实验发现过表达WHSC1可增强TNBC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且免疫组化验证增殖标志物Ki-67表达增多;Wer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WHSC1的MDA-MB-231细胞中c-Myc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21蛋白表达减少(P<0.001)。结论:WHSC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WHSC1能够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2022年03期 v.50;No.24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WHSC1对三阴性乳腺癌增殖的作用研究

    杨明强;曾珊珊;林鑫;刘浩;陈丹扬;

    目的: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WHSC1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分析WHSC1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人TNBC细胞MDA-MB-231及BT549构建稳定过表达WHSC1的细胞株,利用MTS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WHSC1对TNBC细胞增殖的影响。将过表达WHSC1的MDA-MB-231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后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接种细胞后第20天,剥离移植瘤组织并称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进一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过表达WHSC1的TNBC细胞中增殖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可见,WHSC1在TNB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MTS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WHSC1可增强TNBC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实验发现过表达WHSC1可增强TNBC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且免疫组化验证增殖标志物Ki-67表达增多;Wer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WHSC1的MDA-MB-231细胞中c-Myc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21蛋白表达减少(P<0.001)。结论:WHSC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WHSC1能够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2022年03期 v.50;No.24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Tfam基因敲除对树突状细胞基因表达的高通量RNA测序分析

    方雪纯;郭惠芳;管红兵;冷启彬;任赛赛;郑雁翎;冯丹;

    目的:研究线粒体核转录因子Tfam对CD11c~+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Tfam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反应提供新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进行打靶载体的设计和构建,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建立表达CD11c特异性敲除Tfam基因的小鼠模型。利用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小鼠脾脏的CD11c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验证分选纯度(90%以上)。用Trizol法抽提CD11c~+树突状细胞的RNA,利用mRNA转录组测序检测CD11c~+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2组细胞间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编码基因功能。结果:以Tfam~(fl/fl)小鼠脾脏组织分选的CD11c~+树突状细胞为对照组,2组小鼠共筛选出14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4个,下调的基因有56个。采用组间log2FC≥0.585且P值≤0.05的基因筛选为DEGs,2组细胞共筛选出48个DEGs,其中28个DEGs表达上调,20个DEGs表达下调。GO分析富集到的DEGs与细胞杀伤的积极调节与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等有关。DEGs的KEGG富集分析到的通路主要与恰加斯病、松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结论:Tfam基因敲除的CD11c~+树突状细胞DEGs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免疫相关的反应、线粒体代谢、线粒体基因的表达等,为探讨Tfam调节CD11c~+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了相关的分子机制基础。

    2022年03期 v.50;No.245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Tfam基因敲除对树突状细胞基因表达的高通量RNA测序分析

    方雪纯;郭惠芳;管红兵;冷启彬;任赛赛;郑雁翎;冯丹;

    目的:研究线粒体核转录因子Tfam对CD11c~+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Tfam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反应提供新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进行打靶载体的设计和构建,基于Cre/loxP重组酶系统建立表达CD11c特异性敲除Tfam基因的小鼠模型。利用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小鼠脾脏的CD11c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验证分选纯度(90%以上)。用Trizol法抽提CD11c~+树突状细胞的RNA,利用mRNA转录组测序检测CD11c~+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2组细胞间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编码基因功能。结果:以Tfam~(fl/fl)小鼠脾脏组织分选的CD11c~+树突状细胞为对照组,2组小鼠共筛选出14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4个,下调的基因有56个。采用组间log2FC≥0.585且P值≤0.05的基因筛选为DEGs,2组细胞共筛选出48个DEGs,其中28个DEGs表达上调,20个DEGs表达下调。GO分析富集到的DEGs与细胞杀伤的积极调节与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等有关。DEGs的KEGG富集分析到的通路主要与恰加斯病、松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结论:Tfam基因敲除的CD11c~+树突状细胞DEGs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免疫相关的反应、线粒体代谢、线粒体基因的表达等,为探讨Tfam调节CD11c~+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了相关的分子机制基础。

    2022年03期 v.50;No.245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p53RFP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裴静娴;王月刚;程诚;刘城;吴平生;

    目的:观察p53RFP过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53RFP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53RFP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RNA表达。采用CCK-8检测p53RFP表达上调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53RFP转染后48 h、72 h、96 h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01),p53RFP转染后48 h细胞G2期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载转染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空载对照组(P<0.05)。p53RFP过表达可诱导p21 WAF1/CIP1mRNA表达增加(P<0.05),对CyclinB1、CyclinD1、CDK1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p53RFP过表达可抑制SW480细胞增殖、介导G2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2022年03期 v.50;No.24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p53RFP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裴静娴;王月刚;程诚;刘城;吴平生;

    目的:观察p53RFP过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53RFP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53RFP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RNA表达。采用CCK-8检测p53RFP表达上调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53RFP转染后48 h、72 h、96 h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01),p53RFP转染后48 h细胞G2期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载转染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空载对照组(P<0.05)。p53RFP过表达可诱导p21 WAF1/CIP1mRNA表达增加(P<0.05),对CyclinB1、CyclinD1、CDK1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p53RFP过表达可抑制SW480细胞增殖、介导G2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2022年03期 v.50;No.24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胃癌中新颖hsa_circ_0003071的特征、功能及预后分析

    黄伟;周新科;林铭珍;肖瑶;梁敏;姚文霞;

    目的:研究胃癌中环状RNA hsa_circ_0003071的基本特征、功能预测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验证胃癌与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利用PCR扩增及一代测序验证hsa_circ_0003071反向剪接位点,利用核糖核酸酶R(RNase R)处理,细胞质细胞核RNA分离和定量PCR以及蛋白质翻译的潜能分析研究hsa_circ_0003071的基本特征。利用生信方法预测hsa_circ_0003071上微RNA(miRNA)的结合位点以及miRNA的靶基因,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随后利用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miRNA的下游靶基因合集进行功能注释。结合生信方法获得hsa_circ_0003071调控的下游关键靶基因在胃癌的生存预后分析。结果:PCR实验证实胃癌中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CircBase注释显示hsa_circ_0003071是由基因SPATS2L转录本NM_001100422中第6号外显子经反向剪接构成,并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共同验证了hsa_circ_0003071的反向剪接位点。hsa_circ_0003071可以抵抗RNase R处理,并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蛋白质翻译分析显示,hsa_circ_0003071具有翻译蛋白的潜能,其开放阅读框可能编码含1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信预测显示hsa_circ_0003071具有多个miRNA结合位点,取数据库交集的两个miRNA(has-miR-604、has-miR-1205)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共148个,随之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靶基因合集分别在12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和2个分子功能条目中显著富集;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靶基因合集在mRNA监测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本研究分析了胃癌中新型环状RNA 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反向剪接位点、RNase R酶的抵抗性和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等基本特征,从蛋白质翻译、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和环状RNA下游调控关键基因在胃癌中的预后生存分析角度为hsa_circ_0003071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2年03期 v.50;No.245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胃癌中新颖hsa_circ_0003071的特征、功能及预后分析

    黄伟;周新科;林铭珍;肖瑶;梁敏;姚文霞;

    目的:研究胃癌中环状RNA hsa_circ_0003071的基本特征、功能预测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通过PCR扩增验证胃癌与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利用PCR扩增及一代测序验证hsa_circ_0003071反向剪接位点,利用核糖核酸酶R(RNase R)处理,细胞质细胞核RNA分离和定量PCR以及蛋白质翻译的潜能分析研究hsa_circ_0003071的基本特征。利用生信方法预测hsa_circ_0003071上微RNA(miRNA)的结合位点以及miRNA的靶基因,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随后利用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miRNA的下游靶基因合集进行功能注释。结合生信方法获得hsa_circ_0003071调控的下游关键靶基因在胃癌的生存预后分析。结果:PCR实验证实胃癌中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CircBase注释显示hsa_circ_0003071是由基因SPATS2L转录本NM_001100422中第6号外显子经反向剪接构成,并且PCR扩增和一代测序共同验证了hsa_circ_0003071的反向剪接位点。hsa_circ_0003071可以抵抗RNase R处理,并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蛋白质翻译分析显示,hsa_circ_0003071具有翻译蛋白的潜能,其开放阅读框可能编码含1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信预测显示hsa_circ_0003071具有多个miRNA结合位点,取数据库交集的两个miRNA(has-miR-604、has-miR-1205)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共148个,随之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靶基因合集分别在12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和2个分子功能条目中显著富集;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靶基因合集在mRNA监测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本研究分析了胃癌中新型环状RNA hsa_circ_0003071的表达量、反向剪接位点、RNase R酶的抵抗性和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等基本特征,从蛋白质翻译、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和环状RNA下游调控关键基因在胃癌中的预后生存分析角度为hsa_circ_0003071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2年03期 v.50;No.245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基于生信分析筛选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及相关通路的研究

    陈劲海;徐亚丽;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鼻咽癌数据集GSE32389,并重新分析相关原始数据。构建肿瘤干性评分机器学习模型和放疗抵抗统计模型,识别鼻咽癌干性放疗抵抗相关基因;同时进行基因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寻找影响肿瘤放疗效果的重要细胞分子过程及相关通路;通过结合肿瘤相关转录因子、肿瘤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和富集的肿瘤特征通路构建网络,甄别放疗抵抗网络上起重要作用的核心基因。结果:识别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差异表达相关基因,共筛选到27个,分别为ACTC1,AGTRAP,CHRM5,CNIH3,DPT,FAM8A1,FANCL,HAS2,HOXB2,IGLC1,IL1RN,KIFAP3,LNX1,MRPL13,MYL6,NLRP14,PRKDC,RABAC1,RABGAP1L,RALA,SENP5,SERPING1,SMDT1,SPAG7,TMA16,TMTC4和ZBTB33。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B细胞介导免疫、免疫效应过程和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并富集于JAK-STAT、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等信号通路。通过网络结构分析,识别放疗抵抗重要的功能模块,同时根据网络结点的连接度,甄别出PRKDC、HOXB2和ZBTB33在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鼻咽癌放疗增敏的侯选标靶。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和治疗作用靶点,用以增敏鼻咽癌放疗效果,对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2年03期 v.50;No.24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基于生信分析筛选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及相关通路的研究

    陈劲海;徐亚丽;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鼻咽癌数据集GSE32389,并重新分析相关原始数据。构建肿瘤干性评分机器学习模型和放疗抵抗统计模型,识别鼻咽癌干性放疗抵抗相关基因;同时进行基因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寻找影响肿瘤放疗效果的重要细胞分子过程及相关通路;通过结合肿瘤相关转录因子、肿瘤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和富集的肿瘤特征通路构建网络,甄别放疗抵抗网络上起重要作用的核心基因。结果:识别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差异表达相关基因,共筛选到27个,分别为ACTC1,AGTRAP,CHRM5,CNIH3,DPT,FAM8A1,FANCL,HAS2,HOXB2,IGLC1,IL1RN,KIFAP3,LNX1,MRPL13,MYL6,NLRP14,PRKDC,RABAC1,RABGAP1L,RALA,SENP5,SERPING1,SMDT1,SPAG7,TMA16,TMTC4和ZBTB33。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B细胞介导免疫、免疫效应过程和分子介导的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并富集于JAK-STAT、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等信号通路。通过网络结构分析,识别放疗抵抗重要的功能模块,同时根据网络结点的连接度,甄别出PRKDC、HOXB2和ZBTB33在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鼻咽癌放疗增敏的侯选标靶。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识别鼻咽癌放疗抵抗干性相关基因和治疗作用靶点,用以增敏鼻咽癌放疗效果,对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至关重要,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2年03期 v.50;No.24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临床研究

  • 人乳头瘤病毒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司津歌;张书源;李远明;颜友良;刘君;韩燕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阴道微生态状况、HPV感染情况,分析HPV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感染HPV和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分别为84例(86%)和89例(91%)、5例(10%)和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阴道微生态正常与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是否感染HPV、间质浸润深度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HPV感染阳性与HPV感染阴性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大小、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与HPV感染、间质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感染HPV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2022年03期 v.50;No.24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人乳头瘤病毒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司津歌;张书源;李远明;颜友良;刘君;韩燕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阴道微生态状况、HPV感染情况,分析HPV和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感染HPV和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分别为84例(86%)和89例(91%)、5例(10%)和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阴道微生态正常与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是否感染HPV、间质浸润深度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HPV感染阳性与HPV感染阴性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大小、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与HPV感染、间质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感染HPV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2022年03期 v.50;No.24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M-CSF与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马德红;王春春;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痫前期(PE)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50例PE患者的胎盘组织,根据类型不同分为早发型PE组(n=23)和晚发型PE组(n=27),另选取31例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为正常妊娠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胎盘组织中M-CSF与TNF-α的表达情况,分析M-CSF、TNF-α与PE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早发型PE组和晚发型PE组的M-CSF平均灰度值、M-CS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均P<0.05),且早发型PE组高于晚发型PE组(P<0.05);早发型PE组和晚发型PE组的TNF-a平均灰度值、TNF-α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均P<0.05),且晚发型PE组低于早发型PE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SF、TNF-α在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3.292,P<0.05)。结论:M-CSF、TNF-α与PE的病情轻重有关,可能参与了PE的发生发展。

    2022年03期 v.50;No.24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M-CSF与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马德红;王春春;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痫前期(PE)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方法:收集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50例PE患者的胎盘组织,根据类型不同分为早发型PE组(n=23)和晚发型PE组(n=27),另选取31例正常孕妇的胎盘组织为正常妊娠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胎盘组织中M-CSF与TNF-α的表达情况,分析M-CSF、TNF-α与PE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早发型PE组和晚发型PE组的M-CSF平均灰度值、M-CS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均P<0.05),且早发型PE组高于晚发型PE组(P<0.05);早发型PE组和晚发型PE组的TNF-a平均灰度值、TNF-α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均P<0.05),且晚发型PE组低于早发型PE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SF、TNF-α在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3.292,P<0.05)。结论:M-CSF、TNF-α与PE的病情轻重有关,可能参与了PE的发生发展。

    2022年03期 v.50;No.24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不同病原体感染致CAP患者血清CRP、V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黄晗;胡朝阳;张小红;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血清C反应蛋白(CRP)、维生素A(V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将其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7例)、细菌感染组(43例)、混合感染组(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30例),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P、VA水平。根据临床转归将120例患者分为治愈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CRP和VA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血清CRP、VA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RP和VA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1)CAP组血清CRP高于健康对照组,VA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AP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V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高于混合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组,混合感染组血清CRP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均P<0.05)。(2)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CRP、VA及P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P组血清CRP水平与PSI呈正相关,血清VA水平与PSI呈负相关(均P<0.05)。(3)血清CRP联合VA检测评估CAP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和0.40,均高于单独CRP或VA检测(均P<0.05)。结论:CAP患者血清CRP升高,VA下降,不同病原体感染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明显,血清CRP检测有助于CAP感染类型判断。血清CRP和V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AP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022年03期 v.50;No.24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不同病原体感染致CAP患者血清CRP、V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黄晗;胡朝阳;张小红;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血清C反应蛋白(CRP)、维生素A(V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将其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7例)、细菌感染组(43例)、混合感染组(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30例),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RP、VA水平。根据临床转归将120例患者分为治愈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CRP和VA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血清CRP、VA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RP和VA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1)CAP组血清CRP高于健康对照组,VA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AP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V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高于混合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组,混合感染组血清CRP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均P<0.05)。(2)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CRP、VA及P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P组血清CRP水平与PSI呈正相关,血清VA水平与PSI呈负相关(均P<0.05)。(3)血清CRP联合VA检测评估CAP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和0.40,均高于单独CRP或VA检测(均P<0.05)。结论:CAP患者血清CRP升高,VA下降,不同病原体感染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明显,血清CRP检测有助于CAP感染类型判断。血清CRP和V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AP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022年03期 v.50;No.24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sFlt-1/PlGF、CysC、补体C1q在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小娟;高飞;王洁琳;郑浩;朱素菲;黄圳婷;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清胱抑素C(CysC)、补体C1q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产科就诊的孕妇235例,其中正常妊娠孕妇12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2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Flt-1/PlGF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补体C1q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的血清sFlt-1/PlGF比值、CysC、补体C1q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单项及联合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PlGF及CysC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Z=-13.226,-12.761;均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补体C1q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Z=-6.97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ysC、sFlt-1/PlGF比值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ρ=0.835,0.781,均P<0.05);C1q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ρ=-0.396,P<0.01)。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Y=-1.627+0.018*sFlt-1/PlGF+4.016*CysC-0.031*C1q。sFlt-1/PlGF、CysC、C1q联合检测用于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敏感度为0.796,特异度为0.919,AUC为0.907,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49,0.735和0.70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Flt-1/PlGF比值、CysC、C1q水平对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预测价值。

    2022年03期 v.50;No.24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sFlt-1/PlGF、CysC、补体C1q在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小娟;高飞;王洁琳;郑浩;朱素菲;黄圳婷;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清胱抑素C(CysC)、补体C1q联合检测在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产科就诊的孕妇235例,其中正常妊娠孕妇12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2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Flt-1/PlGF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补体C1q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的血清sFlt-1/PlGF比值、CysC、补体C1q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单项及联合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PlGF及CysC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Z=-13.226,-12.761;均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补体C1q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Z=-6.97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ysC、sFlt-1/PlGF比值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ρ=0.835,0.781,均P<0.05);C1q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ρ=-0.396,P<0.01)。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Y=-1.627+0.018*sFlt-1/PlGF+4.016*CysC-0.031*C1q。sFlt-1/PlGF、CysC、C1q联合检测用于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敏感度为0.796,特异度为0.919,AUC为0.907,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49,0.735和0.70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Flt-1/PlGF比值、CysC、C1q水平对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预测价值。

    2022年03期 v.50;No.24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临床实践

  •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邢艳芳;秦军建;高皛磊;甘影妃;梁敏灵;

    目的:对比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采用罗沙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使用rHuEPO皮下注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铁治疗,疗程8周。治疗后对比两组间贫血指标(RBC、Hb、Hct)、铁代谢指标(血清Fe、Fer、TRF、TIBC)、脂代谢指标(TC、TG、LDL)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RF、TIB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Fe、TRF、TI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C、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其中试验组心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罗沙司他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同时可改善患者铁代谢及血脂代谢,不良反应更少,且口服更方便,患者有更高接受度。

    2022年03期 v.50;No.24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邢艳芳;秦军建;高皛磊;甘影妃;梁敏灵;

    目的:对比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采用罗沙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使用rHuEPO皮下注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铁治疗,疗程8周。治疗后对比两组间贫血指标(RBC、Hb、Hct)、铁代谢指标(血清Fe、Fer、TRF、TIBC)、脂代谢指标(TC、TG、LDL)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RF、TIB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Fe、TRF、TI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C、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其中试验组心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罗沙司他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同时可改善患者铁代谢及血脂代谢,不良反应更少,且口服更方便,患者有更高接受度。

    2022年03期 v.50;No.24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1006例NICU早产儿ROP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帅少帅;谭荣强;袁桂亮;

    目的:探究1 006例NICU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1 006例(2 012只眼)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眼底筛查,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记录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吸氧、保温箱、贫血等及妊娠期并发症、围产期感染、激素使用、分娩方式等相关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查早产儿ROP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1 006例(2 012只眼)早产儿中有135例(141只眼)发现存在ROP的情况,其中6例患儿双眼均有ROP发生,发生率为135/1 006(13.4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胎儿的出生体重、胎龄、有吸氧、肺炎、低血糖、败血症、呼吸暂停、吸氧时间等与ROP发病相关(P<0.05);母亲的吸烟、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的应用、围产期感染、贫血、输血史等与ROP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出生体重和胎龄是ROP的保护因素(P<0.05),胎儿吸氧(OR=3.432)、低血糖(OR=1.399)、呼吸暂停(OR=3.721)、吸氧时间(OR=3.438)及母亲吸烟(OR=4.914)、妊娠期高血压(OR=1.645)、围产期感染(OR=3.511)是ROP的危险因素(P<0.05);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P<0.05)。结论:胎儿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吸氧、低血糖、呼吸暂停、吸氧时间长及母亲吸烟、妊娠期并发症、围产期感染等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加强对早产儿的眼底筛查与治疗,有利于降低ROP的发生,帮助患儿控制病情,减少失明情况的发生。

    2022年03期 v.50;No.24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1006例NICU早产儿ROP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帅少帅;谭荣强;袁桂亮;

    目的:探究1 006例NICU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1 006例(2 012只眼)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眼底筛查,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情况,记录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吸氧、保温箱、贫血等及妊娠期并发症、围产期感染、激素使用、分娩方式等相关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查早产儿ROP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1 006例(2 012只眼)早产儿中有135例(141只眼)发现存在ROP的情况,其中6例患儿双眼均有ROP发生,发生率为135/1 006(13.4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胎儿的出生体重、胎龄、有吸氧、肺炎、低血糖、败血症、呼吸暂停、吸氧时间等与ROP发病相关(P<0.05);母亲的吸烟、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的应用、围产期感染、贫血、输血史等与ROP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出生体重和胎龄是ROP的保护因素(P<0.05),胎儿吸氧(OR=3.432)、低血糖(OR=1.399)、呼吸暂停(OR=3.721)、吸氧时间(OR=3.438)及母亲吸烟(OR=4.914)、妊娠期高血压(OR=1.645)、围产期感染(OR=3.511)是ROP的危险因素(P<0.05);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P<0.05)。结论:胎儿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吸氧、低血糖、呼吸暂停、吸氧时间长及母亲吸烟、妊娠期并发症、围产期感染等是RO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加强对早产儿的眼底筛查与治疗,有利于降低ROP的发生,帮助患儿控制病情,减少失明情况的发生。

    2022年03期 v.50;No.24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邱丽浈;邱友燕;陈晓珠;刘钰君;吴共发;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诊治疑似PTC合并HT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术后经病理确诊PTC合并HT患者47例为研究组,PTC未合并HT患者72例为对照组,同期纳入50例单纯HT患者作为HT组。回顾性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纵横比、survivin及Ki-67阳性表达率、血清TgAb及TPOAb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3组患者超声特征,同时分析PTC合并HT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女性比例、肿瘤纵横比、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肿瘤外侵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在超声检查的癌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和血流信号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TgAb及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纵横比、性别、肿瘤外侵、TgAb和TPOAb是PTC合并HT患者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外侵症状,同时发现较高的自身抗体水平及较大的肿瘤纵横比也是PTC合并HT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3期 v.50;No.24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邱丽浈;邱友燕;陈晓珠;刘钰君;吴共发;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诊治疑似PTC合并HT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术后经病理确诊PTC合并HT患者47例为研究组,PTC未合并HT患者72例为对照组,同期纳入50例单纯HT患者作为HT组。回顾性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纵横比、survivin及Ki-67阳性表达率、血清TgAb及TPOAb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3组患者超声特征,同时分析PTC合并HT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女性比例、肿瘤纵横比、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肿瘤外侵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在超声检查的癌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和血流信号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TgAb及TPO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纵横比、性别、肿瘤外侵、TgAb和TPOAb是PTC合并HT患者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有着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外侵症状,同时发现较高的自身抗体水平及较大的肿瘤纵横比也是PTC合并HT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此类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3期 v.50;No.24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何大伟;黎宇华;陈如冲;杨宝应;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3 g(生理盐水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前2天每天60 mg(500 mL生理盐水稀释),24 h持续静脉滴注;后5天每天10 mg(250 mL生理盐水稀释),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约3 h。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血清IL-1β、IL-6、TNF-α、CRP、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调(均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IL-6、TNF-α下降程度更大(均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022年03期 v.50;No.24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何大伟;黎宇华;陈如冲;杨宝应;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3 g(生理盐水250 mL稀释)静脉滴注,1次/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前2天每天60 mg(500 mL生理盐水稀释),24 h持续静脉滴注;后5天每天10 mg(250 mL生理盐水稀释),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约3 h。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血清IL-1β、IL-6、TNF-α、CRP、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调(均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IL-6、TNF-α下降程度更大(均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奥拉西坦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2022年03期 v.50;No.24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梁家志;张志广;廖尚宇;

    目的:观察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技术在重症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重症HFrE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57)根据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行经验性治疗,研究组(n=63)在NICOM监测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72 h、7 d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等,记录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24 h、72 h、7 d后,两组心率(HR)、NT-proBNP水平及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心脏功能指数(CI)、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氧合指数(PaO2/FiO2)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治疗72 h后PaO_2/FiO_2、LVEF及治疗7 d后CI、CO、MAP、SV、PaO_2/Fi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HR、LAD、LVEDD、LVEDV及治疗24 h、48 h、7 d后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每日复苏液体量、7 d内转入ICU率及14d内再住院率均较低(P<0.05)。结论:应用NICOM治疗重症HFrFE,有助于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液体管理和药物应用,对调整NT-proBNP水平、提高心功能及改善预后均有积极作用。

    2022年03期 v.50;No.245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梁家志;张志广;廖尚宇;

    目的:观察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技术在重症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重症HFrE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57)根据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行经验性治疗,研究组(n=63)在NICOM监测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72 h、7 d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等,记录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24 h、72 h、7 d后,两组心率(HR)、NT-proBNP水平及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心脏功能指数(CI)、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氧合指数(PaO2/FiO2)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治疗72 h后PaO_2/FiO_2、LVEF及治疗7 d后CI、CO、MAP、SV、PaO_2/Fi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HR、LAD、LVEDD、LVEDV及治疗24 h、48 h、7 d后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每日复苏液体量、7 d内转入ICU率及14d内再住院率均较低(P<0.05)。结论:应用NICOM治疗重症HFrFE,有助于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液体管理和药物应用,对调整NT-proBNP水平、提高心功能及改善预后均有积极作用。

    2022年03期 v.50;No.245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黄红燕;杨璞;周国瑜;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将其分成自然分娩组(n=60)和剖宫产组(n=60)。采用Voluson 730 Pro 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两组产妇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耻骨直肠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腔器官异常情况。结果:两组在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均大于平静状态,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平静状态(P<0.05)。自然分娩组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膀胱颈移动度均大于剖宫产组,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盆腔器官异常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全方位反应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预后指导提供依据。

    2022年03期 v.50;No.24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黄红燕;杨璞;周国瑜;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将其分成自然分娩组(n=60)和剖宫产组(n=60)。采用Voluson 730 Pro 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两组产妇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耻骨直肠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腔器官异常情况。结果:两组在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均大于平静状态,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平静状态(P<0.05)。自然分娩组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膀胱颈移动度均大于剖宫产组,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盆腔器官异常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全方位反应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预后指导提供依据。

    2022年03期 v.50;No.24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

    谢静;何晓华;梁弟杰;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记录24 h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总量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臂丛神经进针深度(1.9±1.2)cm,明显浅于B组的(3.6±1.7)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1±1.5)min,明显短于B组的(3.4±1.7)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10 min,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射局麻药后10 min,A组尺神经、桡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进针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2022年03期 v.50;No.24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

    谢静;何晓华;梁弟杰;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记录24 h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总量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臂丛神经进针深度(1.9±1.2)cm,明显浅于B组的(3.6±1.7)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1±1.5)min,明显短于B组的(3.4±1.7)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10 min,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射局麻药后10 min,A组尺神经、桡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进针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2022年03期 v.50;No.24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朱少萍;覃钰纯;伍洁莹;

    目的:探讨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使用地诺孕素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使用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月经情况、囊肿大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性交痛评分、非经期下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痛经评分、性交痛评分、非经期下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均缩短,观察组患者经期缩短幅度明显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均延长,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延长幅度明显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囊肿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状况,缩小囊肿体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22年03期 v.50;No.24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朱少萍;覃钰纯;伍洁莹;

    目的:探讨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使用地诺孕素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使用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痛经症状、月经情况、囊肿大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性交痛评分、非经期下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痛经评分、性交痛评分、非经期下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均缩短,观察组患者经期缩短幅度明显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均延长,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延长幅度明显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囊肿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诺孕素联合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状况,缩小囊肿体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22年03期 v.50;No.24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体外膜肺辅助下远端灌注管不同测压方式的统计对比分析

    蔡昆;罗小波;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C的测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与间断性有创测压组,对比两组的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评价指标包括: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腘动脉内径大小,足背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足背动脉的内径大小。结果:两组不同的DPC测压方式下,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无明显下降(t=0.197, P=0.844),腘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t=1.655,P=0.102);但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平均容积流量,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2.766,P=0.007),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内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4.513, P=0.000)。结论:体外膜肺辅助下DPC的持续性有创测压方式是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加安全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减少,显著减少体外膜肺辅助下下肢缺血恶性事件的发生。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体外膜肺辅助下远端灌注管不同测压方式的统计对比分析

    蔡昆;罗小波;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C的测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与间断性有创测压组,对比两组的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评价指标包括: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腘动脉内径大小,足背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足背动脉的内径大小。结果:两组不同的DPC测压方式下,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无明显下降(t=0.197, P=0.844),腘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t=1.655,P=0.102);但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平均容积流量,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2.766,P=0.007),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内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4.513, P=0.000)。结论:体外膜肺辅助下DPC的持续性有创测压方式是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加安全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减少,显著减少体外膜肺辅助下下肢缺血恶性事件的发生。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医学教育

  • 全科医学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在社区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欧阳乃祺;胡丙杰;

    全科医学面向社区和家庭,以人为中心,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性化的服务。“互联网+医疗”是科技创新与传统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阐述全科医学多方面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在社区实现新发展的机遇,同时指出二者融合过程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全科医学和“互联网医疗”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全科医学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在社区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欧阳乃祺;胡丙杰;

    全科医学面向社区和家庭,以人为中心,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性化的服务。“互联网+医疗”是科技创新与传统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阐述全科医学多方面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在社区实现新发展的机遇,同时指出二者融合过程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全科医学和“互联网医疗”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

    王梅爱;陈巧凤;

    目的:分析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18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80例。使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0)。对照组学生接受PBL教学,联合组学生接受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课堂活跃情况、自主学习能力。结果:教学前两组学生的学习生理学兴趣、学习生理学积极性、扩宽生理学知识面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学生在教学后学习生理学兴趣(76.47±1.08)、学习生理学积极性(86.23±2.64)、扩宽生理学知识面(83.69±3.0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学生课堂活跃率95%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用于生理学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扩宽生理学知识面,促进课堂活跃。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

    王梅爱;陈巧凤;

    目的:分析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18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80例。使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0)。对照组学生接受PBL教学,联合组学生接受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课堂活跃情况、自主学习能力。结果:教学前两组学生的学习生理学兴趣、学习生理学积极性、扩宽生理学知识面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学生在教学后学习生理学兴趣(76.47±1.08)、学习生理学积极性(86.23±2.64)、扩宽生理学知识面(83.69±3.0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学生课堂活跃率95%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用于生理学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和主动性,扩宽生理学知识面,促进课堂活跃。

    2022年03期 v.50;No.245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军医大学的启示

    严雯婕;苏文君;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殊学科,其知识体系庞杂,技术标准严格,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选项,并已在国内外医科院校探索应用。军医大学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特殊性,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既有一定优势,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此文总结梳理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效果,并结合军医大学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军医大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为军队医学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军医大学的启示

    严雯婕;苏文君;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殊学科,其知识体系庞杂,技术标准严格,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选项,并已在国内外医科院校探索应用。军医大学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特殊性,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既有一定优势,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此文总结梳理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效果,并结合军医大学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军医大学中实施的可行性,为军队医学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课堂

    吴爱华;陆东芳;周欢群;王爱爱;程丽娟;陆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围绕着“育人”这个主题展开。网络活动日益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形成,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临床医学教育为例探讨如何最大化利用网络途径,发挥其正面优势,结合专业教育,发挥学科特色,最终依托学校环境和教师讲授课程实践平台,开展有效且安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课堂

    吴爱华;陆东芳;周欢群;王爱爱;程丽娟;陆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围绕着“育人”这个主题展开。网络活动日益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形成,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临床医学教育为例探讨如何最大化利用网络途径,发挥其正面优势,结合专业教育,发挥学科特色,最终依托学校环境和教师讲授课程实践平台,开展有效且安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肺功能检查操作技能演示视频教学作用探讨

    周明娟;高怡;聂芳;叶楚茵;吴珍妮;赵文翰;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关键诊疗技术,专科性强,也是呼吸专业医师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课程,但肺功能检查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肺功能检查指标、概念和临床意义较难理解。广东省中医院肺功能科教学团队结合肺功能检查操作性强的特点创建了肺功能检查操作技能演示视频,本文针对该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肺功能检查操作技能演示视频教学作用探讨

    周明娟;高怡;聂芳;叶楚茵;吴珍妮;赵文翰;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关键诊疗技术,专科性强,也是呼吸专业医师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课程,但肺功能检查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肺功能检查指标、概念和临床意义较难理解。广东省中医院肺功能科教学团队结合肺功能检查操作性强的特点创建了肺功能检查操作技能演示视频,本文针对该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新冠疫情下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及思考

    潘兴飞;范勇;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亦影响了传染病学教学过程。思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是实现我国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时期,本文作者积极挖掘传染病学教学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我国抗疫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英勇事迹,将之融入传染病学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以帮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从思想道德上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的信念和能力,为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以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新冠疫情时期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至关重要。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新冠疫情下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及思考

    潘兴飞;范勇;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亦影响了传染病学教学过程。思政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是实现我国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时期,本文作者积极挖掘传染病学教学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我国抗疫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英勇事迹,将之融入传染病学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以帮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从思想道德上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的信念和能力,为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以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新冠疫情时期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至关重要。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浅析我国医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

    孙世林;何文远;

    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离不开完善而强大的公立医疗卫生体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医学莘莘学子的前赴后继。但无论公立医院还是医学生都遭遇了招聘就业的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个案分析,探讨我国公立医院和医学生在招聘、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并提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公立医院选人用人、医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促进公立医院选人用人科学开展,提高公立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效果,改善医学生就业发展情况,为我国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浅析我国医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

    孙世林;何文远;

    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离不开完善而强大的公立医疗卫生体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医学莘莘学子的前赴后继。但无论公立医院还是医学生都遭遇了招聘就业的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个案分析,探讨我国公立医院和医学生在招聘、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并提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公立医院选人用人、医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促进公立医院选人用人科学开展,提高公立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效果,改善医学生就业发展情况,为我国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邱玲;刘春香;罗苑;

    目的:将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中,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实习的74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泌尿外科二病区的实习生纳入试验组,实施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一病区的实习生纳入对照组,进行泌尿外科常规临床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投入水平、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投入和学习策略得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实习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交流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可帮助其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9-13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邱玲;刘春香;罗苑;

    目的:将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中,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实习的74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泌尿外科二病区的实习生纳入试验组,实施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一病区的实习生纳入对照组,进行泌尿外科常规临床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投入水平、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投入和学习策略得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实习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交流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内部双元制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可帮助其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022年03期 v.50;No.245 129-13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科学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吕娜娜;张亚莉;

    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提高风险感知能力,关注个人健康信息的需求,提高个人对疾病的认知,预防,治疗等健康信息的理解,并做出正确健康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的方法调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国公众健康信息的需求情况,梳理了公众所关注4类疫情信息类型,深入分析不同疫情时期,公众通过关注疫情信息的内在问题逻辑,利用权威、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准确评估获取的新冠肺炎信息内容,以及正确传播分享信息。以期提高公众的相关专业素养,科学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最终提高个人健康信息素养能力,改善家庭健康水平。

    2022年03期 v.50;No.245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科学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吕娜娜;张亚莉;

    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提高风险感知能力,关注个人健康信息的需求,提高个人对疾病的认知,预防,治疗等健康信息的理解,并做出正确健康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的方法调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国公众健康信息的需求情况,梳理了公众所关注4类疫情信息类型,深入分析不同疫情时期,公众通过关注疫情信息的内在问题逻辑,利用权威、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准确评估获取的新冠肺炎信息内容,以及正确传播分享信息。以期提高公众的相关专业素养,科学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最终提高个人健康信息素养能力,改善家庭健康水平。

    2022年03期 v.50;No.245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护理

  •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何清;

    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3)和观察组(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n=53)。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AS、SDS、NIHSS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F-36、GCS、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何清;

    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3)和观察组(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n=53)。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6.98%(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AS、SDS、NIHSS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F-36、GCS、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其生命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品管圈在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中的应用

    杨梦钟;温丹平;吴小红;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模式在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改善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为主题,把握现状,分析影响口腔种植科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于2020年10月17日至2020年11月16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并与实施QCC管理前(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6月7日)的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患者准时就诊率及医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集中管理和未制定种植螺丝刀管理规范是影响螺丝刀周转率的最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要因实施QCC管理,形成科室管理规范,改进后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为95%,明显高于改进前的52%(P<0.05);目标达成率为215%;进步率为83%。结论:QCC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缩短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准时就诊率,保障科室日常工作质量及效率。

    2022年03期 v.50;No.245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品管圈在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中的应用

    杨梦钟;温丹平;吴小红;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模式在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改善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为主题,把握现状,分析影响口腔种植科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于2020年10月17日至2020年11月16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并与实施QCC管理前(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6月7日)的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患者准时就诊率及医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集中管理和未制定种植螺丝刀管理规范是影响螺丝刀周转率的最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要因实施QCC管理,形成科室管理规范,改进后螺丝刀使用周转率为95%,明显高于改进前的52%(P<0.05);目标达成率为215%;进步率为83%。结论:QCC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口腔种植螺丝刀使用周转率,缩短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准时就诊率,保障科室日常工作质量及效率。

    2022年03期 v.50;No.245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妇心理和睡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钰仪;邓燕红;黄新可;罗太珍;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妇的心理和睡眠现状,并分析孕妇抑郁、焦虑和失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6月1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602名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平台发布、收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问卷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有效回收率90.0%。542例孕妇中,25.8%存在抑郁情况,24.9%存在焦虑情况,23.4%存在失眠情况。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学历、职业、COVID-19知识来源和所处的妊娠阶段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妊娠史对于孕妇焦虑和失眠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孕妇与无失眠孕妇相比,不良孕产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的职业、年龄段、学历、COVID-19知识来源是孕妇发生抑郁和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职业、年龄段、不良孕产史是孕妇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疫情期间多个因素会导致孕妇出现抑郁、焦虑与睡眠障碍,针对孕妇不同的职业、年龄段、学历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策略,有助于改善COVID-19疫情期间孕妇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疫情,顺利度过妊娠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2022年03期 v.50;No.245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妇心理和睡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钰仪;邓燕红;黄新可;罗太珍;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妇的心理和睡眠现状,并分析孕妇抑郁、焦虑和失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6月1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602名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平台发布、收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问卷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2份,回收有效问卷542份,有效回收率90.0%。542例孕妇中,25.8%存在抑郁情况,24.9%存在焦虑情况,23.4%存在失眠情况。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学历、职业、COVID-19知识来源和所处的妊娠阶段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妊娠史对于孕妇焦虑和失眠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孕妇与无失眠孕妇相比,不良孕产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的职业、年龄段、学历、COVID-19知识来源是孕妇发生抑郁和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职业、年龄段、不良孕产史是孕妇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疫情期间多个因素会导致孕妇出现抑郁、焦虑与睡眠障碍,针对孕妇不同的职业、年龄段、学历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策略,有助于改善COVID-19疫情期间孕妇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疫情,顺利度过妊娠这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2022年03期 v.50;No.245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疲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刘卫娟;林晓如;邵霞;吴晓冰;王德花;刘丽娟;

    目的:探讨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疲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4名慢性肺疾病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CHIP父母应对方式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疲劳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7.2±17.1)分,处于中等负担水平;应对方式总分为(155.1±20.4)分,疲劳总分为(6.8±3.6)分,处于中等水平。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负担与疲劳呈正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重视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照顾负担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照顾者采取积极正向的方式来应对患儿疾病及照顾所带来的负担和影响,促进患儿更快康复。

    2022年03期 v.50;No.245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疲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刘卫娟;林晓如;邵霞;吴晓冰;王德花;刘丽娟;

    目的:探讨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与疲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74名慢性肺疾病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CHIP父母应对方式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疲劳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7.2±17.1)分,处于中等负担水平;应对方式总分为(155.1±20.4)分,疲劳总分为(6.8±3.6)分,处于中等水平。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负担与疲劳呈正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应重视慢性肺疾病儿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照顾负担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照顾者采取积极正向的方式来应对患儿疾病及照顾所带来的负担和影响,促进患儿更快康复。

    2022年03期 v.50;No.245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樊真真;顾奕;周慧;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和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对2020年2月—2020年1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198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质量(SQRS)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46.57±5.15)和(39.58±4.62),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1~0.680,P<0.05),各个维度评分与希望水平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社会关系与希望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其家庭和朋友支持与照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生活的积极能动性,使患者理性处理疾病与生活的关系,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樊真真;顾奕;周慧;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和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对2020年2月—2020年1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198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会关系质量(SQRS)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46.57±5.15)和(39.58±4.62),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1~0.680,P<0.05),各个维度评分与希望水平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社会关系与希望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其家庭和朋友支持与照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生活的积极能动性,使患者理性处理疾病与生活的关系,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OEC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朱久富;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应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并记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9例患者采用融入OEC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并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1.86%)低于对照(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意愿、疾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评分明显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作用。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OEC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朱久富;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应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并记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9例患者采用融入OEC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并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1.86%)低于对照(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意愿、疾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总评分明显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作用。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病例报告

  • 唐氏综合征合并Van Wyk-Grumbach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卢振盛;

    目的:报告1例唐氏综合征合并患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S),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名VWG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治疗前该名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颜面浮肿、双侧睾丸增大。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后患者的颜面浮肿消退、增大的睾丸缩小以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有唐氏综合征的VWGS患者常易被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掌握VWGS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并以左甲状腺素钠片作替代治疗为主。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唐氏综合征合并Van Wyk-Grumbach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卢振盛;

    目的:报告1例唐氏综合征合并患Van Wyk-Grumbach综合征(VWGS),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名VWG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治疗前该名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颜面浮肿、双侧睾丸增大。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后患者的颜面浮肿消退、增大的睾丸缩小以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有唐氏综合征的VWGS患者常易被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掌握VWGS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并以左甲状腺素钠片作替代治疗为主。

    2022年03期 v.50;No.245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