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

    岑小宁;唐乾利;黄许森;兰海生;卓臣义;冯时;唐习强;韦骋;包崇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美宝组、贝复新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分别使用美宝、贝复新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记录3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同时点的创面愈合率,建模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STAT6、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Masson染色显示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显示,建模后第3天、第7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STAT6 mRNA、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BT/MEBO可能通过调控STAT6、SOCS1表达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2020年06期 v.48;No.23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

    岑小宁;唐乾利;黄许森;兰海生;卓臣义;冯时;唐习强;韦骋;包崇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美宝组、贝复新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分别使用美宝、贝复新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记录3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同时点的创面愈合率,建模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STAT6、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Masson染色显示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显示,建模后第3天、第7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STAT6 mRNA、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BT/MEBO可能通过调控STAT6、SOCS1表达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2020年06期 v.48;No.23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下肢撞击交叉韧带创伤的力学分析

    林泽;林果;陈思颖;邹婷婷;彭鳒侨;曹雄卫;

    目的:观察碰撞初期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造成的影响。方法:模拟汽车在30 km/h的情况下从正面与侧面对人体下肢撞击,基于MRI图像,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建立钢板撞击膝关节的三维模型,观察应力和位移分布趋势和数值。结果:正面碰撞时,位移和应力分布主要位于前交叉韧带与股骨连接的端点处;从侧面碰撞时,前交叉韧带应力主要分布于与股骨连接端点处和中下段外侧面,位移主要分布于外侧面受股骨挤压处。结论:若碰撞持续,最可能发生损伤和断裂的部位是前交叉韧带与股骨连接处,符合临床上前交叉韧带断裂常出现在股骨附着区的现象。

    2020年06期 v.48;No.23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下肢撞击交叉韧带创伤的力学分析

    林泽;林果;陈思颖;邹婷婷;彭鳒侨;曹雄卫;

    目的:观察碰撞初期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造成的影响。方法:模拟汽车在30 km/h的情况下从正面与侧面对人体下肢撞击,基于MRI图像,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建立钢板撞击膝关节的三维模型,观察应力和位移分布趋势和数值。结果:正面碰撞时,位移和应力分布主要位于前交叉韧带与股骨连接的端点处;从侧面碰撞时,前交叉韧带应力主要分布于与股骨连接端点处和中下段外侧面,位移主要分布于外侧面受股骨挤压处。结论:若碰撞持续,最可能发生损伤和断裂的部位是前交叉韧带与股骨连接处,符合临床上前交叉韧带断裂常出现在股骨附着区的现象。

    2020年06期 v.48;No.23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PCK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凌济忠;张玉婷;习明;华伟;江敏耀;万跃平;万颂;

    目的:研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对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观察比较PCK1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PCK1的表达量和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CK1在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CK1在肾癌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组织(P<0.05),且PCK1在低病理分期和无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高病理分期和出现转移的患者(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CK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也提示,PCK1高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P<0.05)。结论:PCK1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进展呈负相关,有望成为该病的生物标记物。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 PCK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凌济忠;张玉婷;习明;华伟;江敏耀;万跃平;万颂;

    目的:研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对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观察比较PCK1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PCK1的表达量和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CK1在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PCK1在肾癌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组织(P<0.05),且PCK1在低病理分期和无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高病理分期和出现转移的患者(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CK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也提示,PCK1高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P<0.05)。结论:PCK1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进展呈负相关,有望成为该病的生物标记物。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夏皓;吴赛珠;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以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采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卒中组等位基因ε4分布频率较对照组高(P<0.05);卒中组中ε4基因型患者血脂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ε2和ε3基因型患者(P<0.01);与ε3基因携带者相比,ε4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升高,等位基因ε4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存在关联,ε4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高于ε3基因携带者。

    2020年06期 v.48;No.2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夏皓;吴赛珠;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以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脂,采用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卒中组等位基因ε4分布频率较对照组高(P<0.05);卒中组中ε4基因型患者血脂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ε2和ε3基因型患者(P<0.01);与ε3基因携带者相比,ε4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升高,等位基因ε4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存在关联,ε4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高于ε3基因携带者。

    2020年06期 v.48;No.2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广东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马明葱;李晓雨;万乔;陈志旭;卓超;

    目的:比较分析广东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典型肺炎克雷伯菌(ckp)的微生物学特征。方法:2016年11月到2018年4月收集广东地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拉丝试验、肉汤稀释法及血清型、毒力基因等的检测,进一步做蜡螟实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微生物学特征。结果:hvkp的阳性率为33.0%(64/194),hv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ckp(P<0.05)。hvkp的ST型以ST23和ST65为主,ckp的ST型较多样。血清型K2中kpn基因的阳性率高于K1(P<0.05)。kpn阳性的菌株中hvkp的LD50小于ckp(5.3±0.7(log10cfu/ml) vs5.7±0.7(log10cfu/ml),P=0.016)。结论:hvkp和ckp的MLST分型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且需进一步关注毒力基因kpn。

    2020年06期 v.48;No.23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广东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马明葱;李晓雨;万乔;陈志旭;卓超;

    目的:比较分析广东地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典型肺炎克雷伯菌(ckp)的微生物学特征。方法:2016年11月到2018年4月收集广东地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拉丝试验、肉汤稀释法及血清型、毒力基因等的检测,进一步做蜡螟实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微生物学特征。结果:hvkp的阳性率为33.0%(64/194),hv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ckp(P<0.05)。hvkp的ST型以ST23和ST65为主,ckp的ST型较多样。血清型K2中kpn基因的阳性率高于K1(P<0.05)。kpn阳性的菌株中hvkp的LD50小于ckp(5.3±0.7(log10cfu/ml) vs5.7±0.7(log10cfu/ml),P=0.016)。结论:hvkp和ckp的MLST分型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且需进一步关注毒力基因kpn。

    2020年06期 v.48;No.23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针挑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

    胡雷;王俊豪;巢杏慧;陈栋;卢丹莹;

    目的:观察针挑疗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AsAb阳性不育男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AsAb阳性不育男性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针挑组),治疗2组(针挑加泼尼松组)和对照组(泼尼松组)各30例,治疗周期为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各项精液指标并对比各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精液情况,治疗1组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75%,治疗2组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45%,治疗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在精子密度、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正常精子率上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2组在精液量、精子密度、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正常精子率和顶体酶活性定量上均有明显提高(P<0.05);三组间比较,在精子密度改善情况上,治疗2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挑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男性AsAb阳性不育症疗效较好,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精液质量,值得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24-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针挑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

    胡雷;王俊豪;巢杏慧;陈栋;卢丹莹;

    目的:观察针挑疗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AsAb阳性不育男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AsAb阳性不育男性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针挑组),治疗2组(针挑加泼尼松组)和对照组(泼尼松组)各30例,治疗周期为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各项精液指标并对比各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精液情况,治疗1组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75%,治疗2组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45%,治疗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在精子密度、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和正常精子率上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2组在精液量、精子密度、活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正常精子率和顶体酶活性定量上均有明显提高(P<0.05);三组间比较,在精子密度改善情况上,治疗2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挑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男性AsAb阳性不育症疗效较好,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精液质量,值得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24-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血必净注射液抑制eNOS脱耦联减轻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张晓菲;刘英;王丽纯;曹黛茵;王建华;陈雷;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VECs)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选用EA.hy926细胞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LPS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模型(XBJ+LPS组)和对照组(XBJ组),孵育12 h后裂解细胞,分别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质谱分析法检测细胞裂解液的四氢叶酸(BH4)和左旋精氨酸(L-Arg)浓度;荧光探针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功能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总的eNOS浓度,计算脱偶联的eNOS的水平。结果:与XBJ组相比,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XBJ+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和T-SOD活性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仅有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BH4和L-Arg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然而,与XBJ组相比,LPS组细胞内的总eNOS并未明显变化(P>0.05),正常功能性eNOS下降,脱偶联的eNOS相应增加(P<0.05);XBJ+LPS组与LPS组比较,正常功能性eNOS升高,脱偶联的eNOS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脓毒症VECs氧化应激,其可能机制与降低eNOS脱偶联有关。

    2020年06期 v.48;No.23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血必净注射液抑制eNOS脱耦联减轻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张晓菲;刘英;王丽纯;曹黛茵;王建华;陈雷;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VECs)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选用EA.hy926细胞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LPS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模型(XBJ+LPS组)和对照组(XBJ组),孵育12 h后裂解细胞,分别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质谱分析法检测细胞裂解液的四氢叶酸(BH4)和左旋精氨酸(L-Arg)浓度;荧光探针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功能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总的eNOS浓度,计算脱偶联的eNOS的水平。结果:与XBJ组相比,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XBJ+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和T-SOD活性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仅有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BH4和L-Arg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然而,与XBJ组相比,LPS组细胞内的总eNOS并未明显变化(P>0.05),正常功能性eNOS下降,脱偶联的eNOS相应增加(P<0.05);XBJ+LPS组与LPS组比较,正常功能性eNOS升高,脱偶联的eNOS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脓毒症VECs氧化应激,其可能机制与降低eNOS脱偶联有关。

    2020年06期 v.48;No.23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临床研究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价值

    陈绮璐;汤庆;朱伟;李婷;肖霭仪;温燕杭;

    目的:探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PH患者作为研究组,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的1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室为中心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横径(RVTD)、左心室横径(LVTD)。采集5个心动周期的右心三维动态图像测量右心收缩末期容积(RESV)、局部每搏量(RSV)、舒张末期容积(REDV)、射血分数(REF)。检测受试者的肺部和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结果:PH患者的RESV、RSV、REDV、RVTD及LVTD分别为(62.33±26.12)mL、(67.43±20.37)mL、(105.23±30.19)mL、(47.12±8.11)mm、(32.49±5.13)mm,均高于对照组(P<0.05)。PH患者的REF为(32.19±8.71)%,低于对照组(P<0.05)。PH患者的SPAP、DPAP、MPAP、RCO分别为(68.49±19.12)、(60.22±21.13)、(48.90±11.32)、(4.10±1.07)mmHg,其中SPAP、DPAP和MPAP高于对照组,ROC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H患者因肺动脉高血压引起的右心衰竭较明显,需要早期对PH患者进行右心功能监测。RT-3DTEE在监测PH患者准确度较高,能更好的指导医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8;No.23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价值

    陈绮璐;汤庆;朱伟;李婷;肖霭仪;温燕杭;

    目的:探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PH患者作为研究组,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的1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室为中心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横径(RVTD)、左心室横径(LVTD)。采集5个心动周期的右心三维动态图像测量右心收缩末期容积(RESV)、局部每搏量(RSV)、舒张末期容积(REDV)、射血分数(REF)。检测受试者的肺部和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结果:PH患者的RESV、RSV、REDV、RVTD及LVTD分别为(62.33±26.12)mL、(67.43±20.37)mL、(105.23±30.19)mL、(47.12±8.11)mm、(32.49±5.13)mm,均高于对照组(P<0.05)。PH患者的REF为(32.19±8.71)%,低于对照组(P<0.05)。PH患者的SPAP、DPAP、MPAP、RCO分别为(68.49±19.12)、(60.22±21.13)、(48.90±11.32)、(4.10±1.07)mmHg,其中SPAP、DPAP和MPAP高于对照组,ROC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H患者因肺动脉高血压引起的右心衰竭较明显,需要早期对PH患者进行右心功能监测。RT-3DTEE在监测PH患者准确度较高,能更好的指导医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8;No.23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的疗效观察

    黄伍良;陈健聪;诸剑雄;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VSD)对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术后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清创、引流、换药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完全闭合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再发感染坏死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治疗组伤口闭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伤口再发感染、皮肤坏死。治疗组伤口线性愈合良好,对照组呈疤痕愈合,部分需二期植皮处理。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伤口中效果良好。对比传统清洁换药,该技术具有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避免伤口二次干预处理等优势,值得在术后的创面修复中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8;No.23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的疗效观察

    黄伍良;陈健聪;诸剑雄;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联合负压闭式引流(VSD)对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术后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清创、引流、换药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完全闭合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再发感染坏死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治疗组伤口闭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伤口再发感染、皮肤坏死。治疗组伤口线性愈合良好,对照组呈疤痕愈合,部分需二期植皮处理。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线缝合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伤口中效果良好。对比传统清洁换药,该技术具有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同时避免伤口二次干预处理等优势,值得在术后的创面修复中推广应用。

    2020年06期 v.48;No.23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TI-RADS、US-FNAC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研究

    张笋燕;倪圣霞;黄凯斌;王小永;

    目的:探讨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I-RADS、US-FNAC,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I-RADS、USFNAC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TI-RADS、US-FNAC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8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2例;TI-RADS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6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4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59,提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US-FNAC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6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4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0.789,提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I-RADS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1%、95.45%、93.33%、97.22%、87.50%。US-FNAC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90.91%、90.00%、94.44%、83.33%。结论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使用TI-RADS和US-FNAC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且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均较高,但TI-RADS诊断优势明显,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020年06期 v.48;No.23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TI-RADS、US-FNAC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研究

    张笋燕;倪圣霞;黄凯斌;王小永;

    目的:探讨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I-RADS、US-FNAC,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I-RADS、USFNAC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TI-RADS、US-FNAC诊断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8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2例;TI-RADS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6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4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59,提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US-FNAC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甲状腺微小结节36例,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24例,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0.789,提示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I-RADS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1%、95.45%、93.33%、97.22%、87.50%。US-FNAC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90.91%、90.00%、94.44%、83.33%。结论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使用TI-RADS和US-FNAC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且两种诊断方式一致性均较高,但TI-RADS诊断优势明显,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020年06期 v.48;No.23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陈中刚;陈林;谭志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评估差异;比较术后2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变化;比较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差异;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48 h内,研究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研究组MDA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OD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

    2020年06期 v.48;No.236 45-4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陈中刚;陈林;谭志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药物使用量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术后静脉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评估差异;比较术后2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变化;比较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差异;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48 h内,研究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4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研究组MDA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OD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

    2020年06期 v.48;No.236 45-4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血乳酸、NT-proBNP、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

    王清泰;章尤权;徐丛荣;郑登滋;蔡汝满;魏建威;

    目的:探究血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归转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和对照组,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也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r=0.623,0.435,0.539,P<0.05)。血乳酸、NT-proBNP、D-D的AUC均在0.7~0.9之间(P<0.05);血乳酸、NT-proBNP、D-D的AUC分别为0.719、0.802、0.770,截断值分别为4.57/mmol·L~(-1)、4.05/pg·mL~(-1)、492.05/μg·ml~(-1)。结论:血乳酸、NT-proBNP、D-二聚体在脓毒症患者中表达较高,且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预后准确率。

    2020年06期 v.48;No.23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血乳酸、NT-proBNP、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

    王清泰;章尤权;徐丛荣;郑登滋;蔡汝满;魏建威;

    目的:探究血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归转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和对照组,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乳酸、NTproBNP、D-D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也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r=0.623,0.435,0.539,P<0.05)。血乳酸、NT-proBNP、D-D的AUC均在0.7~0.9之间(P<0.05);血乳酸、NT-proBNP、D-D的AUC分别为0.719、0.802、0.770,截断值分别为4.57/mmol·L~(-1)、4.05/pg·mL~(-1)、492.05/μg·ml~(-1)。结论:血乳酸、NT-proBNP、D-二聚体在脓毒症患者中表达较高,且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预后准确率。

    2020年06期 v.48;No.23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梁静;李小凤;张元镇;

    目的:探究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6个月后的相关检查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身体情况、治疗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过敏史、嗜酒史、肺空洞、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具有耐药情况、病灶肺野个数≥3是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规律用药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重视独立危险因素的预防及控制,加强患者规律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改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23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梁静;李小凤;张元镇;

    目的:探究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6个月后的相关检查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者身体情况、治疗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过敏史、嗜酒史、肺空洞、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具有耐药情况、病灶肺野个数≥3是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规律用药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重视独立危险因素的预防及控制,加强患者规律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改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23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研究

    李艳;陈真富;李超;吴彪;

    目的:探究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选取86例我院DN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研究组予以氟伐他汀+缬沙坦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便秘、皮疹、头晕、失眠)、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2.09%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便秘、皮疹、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N患者采用氟伐他汀+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2020年06期 v.48;No.23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研究

    李艳;陈真富;李超;吴彪;

    目的:探究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选取86例我院DN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研究组予以氟伐他汀+缬沙坦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便秘、皮疹、头晕、失眠)、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2.09%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便秘、皮疹、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N患者采用氟伐他汀+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及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2020年06期 v.48;No.23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临床实践

  • 情绪障碍是否首发对帕金森病的影响

    胡桂和;李蒙燕;陈浩博;周进;潘小平;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是否首发对帕金森病(P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0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帕金森运动障碍疾病门诊或住院的200例PD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情绪障碍发生的先后及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分为三组:以情绪障碍为首发症状(A组)、运动症状首发(B组)、无情绪障碍(C组),所有患者完善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等相关量表。结果:情绪障碍发生率77%,而15%以情绪障碍为首发症状;相对比于B组,A组运动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67),主要表现为异动症发生率低,UPDRSⅠ评分高(P<0.05);相对比于C组,A组UPDRSⅢ评分高(P<0.0167),主要体现在UPDRSⅢ中轴部分(P<0.05);HAMA、HAMD、NMSS评分、UPDRSⅠ、疲劳-14评分高(P<0.05),SCOPA-AUT、FSS评分高(P<0.05),MMSE、MoCA低(P<0.05);UPDRSⅡ高(P<0.05),PDQ-39评分高和Schwab等级低(P<0.05)。结论:焦虑、抑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高发,情绪障碍首发的PD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躯体中轴部分运动障碍,运动并发症少,如异动症,更容易出现精神行为情绪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下降和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2020年06期 v.48;No.236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情绪障碍是否首发对帕金森病的影响

    胡桂和;李蒙燕;陈浩博;周进;潘小平;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是否首发对帕金森病(P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0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帕金森运动障碍疾病门诊或住院的200例PD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情绪障碍发生的先后及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分为三组:以情绪障碍为首发症状(A组)、运动症状首发(B组)、无情绪障碍(C组),所有患者完善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等相关量表。结果:情绪障碍发生率77%,而15%以情绪障碍为首发症状;相对比于B组,A组运动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67),主要表现为异动症发生率低,UPDRSⅠ评分高(P<0.05);相对比于C组,A组UPDRSⅢ评分高(P<0.0167),主要体现在UPDRSⅢ中轴部分(P<0.05);HAMA、HAMD、NMSS评分、UPDRSⅠ、疲劳-14评分高(P<0.05),SCOPA-AUT、FSS评分高(P<0.05),MMSE、MoCA低(P<0.05);UPDRSⅡ高(P<0.05),PDQ-39评分高和Schwab等级低(P<0.05)。结论:焦虑、抑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高发,情绪障碍首发的PD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躯体中轴部分运动障碍,运动并发症少,如异动症,更容易出现精神行为情绪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下降和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2020年06期 v.48;No.236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观察

    陈传枝;侯晓敏;

    目的:探讨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常规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播放+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各指标用时、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躁动程度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舒张压及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躁动程度低于常规组,躁动发生率35.48%(11/31)低于常规组64.51%(20/31)(P<0.05)。结论: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可缩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苏醒时间,改善其生命体征,降低躁动程度及躁动发生率。

    2020年06期 v.48;No.236 65-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观察

    陈传枝;侯晓敏;

    目的:探讨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常规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音乐播放+语音唤醒。比较两组苏醒期各指标用时、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躁动程度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舒张压及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躁动程度低于常规组,躁动发生率35.48%(11/31)低于常规组64.51%(20/31)(P<0.05)。结论:音乐播放+语音唤醒可缩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苏醒时间,改善其生命体征,降低躁动程度及躁动发生率。

    2020年06期 v.48;No.236 65-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子宫内膜癌成功妊娠案例分享及个体化策略应用

    王俊玲;蔡林儿;张宏艳;肖静;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高发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保留生育功能成为这部分患者的重要就诊诉求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十余个医学组织发布了EC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早期低风险EC的保守治疗方案做出了一定规范。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不足,各指南中针对部分问题的处理细节仍存在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某些具体实施方案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保守治疗后成功妊娠的案例进行报道,总结并分享早期低风险EC的治疗经验,并提出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思想。

    2020年06期 v.48;No.23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子宫内膜癌成功妊娠案例分享及个体化策略应用

    王俊玲;蔡林儿;张宏艳;肖静;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高发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保留生育功能成为这部分患者的重要就诊诉求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十余个医学组织发布了EC保留生育功能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早期低风险EC的保守治疗方案做出了一定规范。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不足,各指南中针对部分问题的处理细节仍存在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某些具体实施方案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保守治疗后成功妊娠的案例进行报道,总结并分享早期低风险EC的治疗经验,并提出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思想。

    2020年06期 v.48;No.23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何文君;洪泓;梁素琼;黄丽芳;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46例)及对照组(传统切除手术,4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胰岛素、皮质醇(Cor)]、美观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胰岛素、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乳房形状、色素沉着、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残留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应激反应,提高美观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2020年06期 v.48;No.23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何文君;洪泓;梁素琼;黄丽芳;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46例)及对照组(传统切除手术,4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胰岛素、皮质醇(Cor)]、美观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胰岛素、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乳房形状、色素沉着、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残留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应激反应,提高美观程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2020年06期 v.48;No.23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杨佩贤;黄少雅;刘春艳;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WBC)]、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CRP、TNF-α、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复发率、再次住院率(1.33%、0)均低于对照组(10.67%、8.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可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反应及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安全性较好。

    2020年06期 v.48;No.236 76-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杨佩贤;黄少雅;刘春艳;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WBC)]、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CRP、TNF-α、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复发率、再次住院率(1.33%、0)均低于对照组(10.67%、8.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明显,可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反应及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安全性较好。

    2020年06期 v.48;No.236 76-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肺炎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影响

    杨少芬;李素;廖志勤;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肺炎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每组各61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干湿罗音)、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预后情况(呼吸衰竭、惊厥、昏迷、死亡)。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83.64%(P<0.05);研究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干湿罗音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CRP、PCT、D-D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呼吸衰竭发生率3.28%、惊厥发生率4.92%,低于常规组的13.11%、16.39%(P<0.05);两组昏迷、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效果。

    2020年06期 v.48;No.23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肺炎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影响

    杨少芬;李素;廖志勤;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对小儿重症肺炎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美罗培南治疗),每组各61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干湿罗音)、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预后情况(呼吸衰竭、惊厥、昏迷、死亡)。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83.64%(P<0.05);研究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干湿罗音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CRP、PCT、D-D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呼吸衰竭发生率3.28%、惊厥发生率4.92%,低于常规组的13.11%、16.39%(P<0.05);两组昏迷、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效果。

    2020年06期 v.48;No.23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黄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本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记录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治疗10 d后检测两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好。

    2020年06期 v.48;No.23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黄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本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记录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缓解时间。治疗10 d后检测两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较好。

    2020年06期 v.48;No.23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医学教育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徐明玉;李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医护人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自身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识别病患的精神心理疾病症状和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在医学生的培养和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加强对精神心理疾病认知、干预和预防知识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医护人员,尤其是儿科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是未来临床医学教育应考量的重要方向。

    2020年06期 v.48;No.23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徐明玉;李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医护人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自身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识别病患的精神心理疾病症状和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在医学生的培养和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加强对精神心理疾病认知、干预和预防知识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医护人员,尤其是儿科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是未来临床医学教育应考量的重要方向。

    2020年06期 v.48;No.23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在医学本科南山班推行课外科研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枫;李坚福;邹绪森;邓慧敏;黄炯周;蔡苏媚;陈莹;李润;黄丹霞;何建行;梁文华;钟南山;

    目的:探讨在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精英本科教育(南山班)推行课外科研的立项情况和对学生本科阶段论文产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到2014级南山班共133名学生的各科成绩、课外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情况;评估学生参与立项的比例、对成绩的影响以及对本科阶段学术论文产出的影响,并分析比较参与立项和不参与立项学生的能力特征。结果:参与立项的学生比不参与立项的学生更可能在本科毕业前有论文产出(35.00%vs4.42%,OR=11.63,χ~2=19.35,95%置信区间3.22-41.99,P<0.01)。参与立项的学生总评成绩排名下降的比例为60.00%,不参与立项的学生该比例为4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31)。第一年学业成绩排名相对更高(平均秩次为83.53vs64.08,U=799.50,z=-2.08,P=0.04)、工具应用能力相对更强的学生,更可能积极参与立项(50.00%vs26.55%,OR=2.77,95%置信区间1.05-7.31,P=0.04);而专业课学习能力对学生是否参与立项无明显影响(45.00%vs27.43%,χ~2=2.49,P=0.11)。结论:南山班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立项对本科阶段论文产出有积极作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负面影响。第一年学业成绩排名较高和工具应用能力有优势的学生更积极参与立项,而专业课成绩对学生是否参与立项没有影响。

    2020年06期 v.48;No.23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在医学本科南山班推行课外科研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枫;李坚福;邹绪森;邓慧敏;黄炯周;蔡苏媚;陈莹;李润;黄丹霞;何建行;梁文华;钟南山;

    目的:探讨在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精英本科教育(南山班)推行课外科研的立项情况和对学生本科阶段论文产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到2014级南山班共133名学生的各科成绩、课外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情况;评估学生参与立项的比例、对成绩的影响以及对本科阶段学术论文产出的影响,并分析比较参与立项和不参与立项学生的能力特征。结果:参与立项的学生比不参与立项的学生更可能在本科毕业前有论文产出(35.00%vs4.42%,OR=11.63,χ~2=19.35,95%置信区间3.22-41.99,P<0.01)。参与立项的学生总评成绩排名下降的比例为60.00%,不参与立项的学生该比例为4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31)。第一年学业成绩排名相对更高(平均秩次为83.53vs64.08,U=799.50,z=-2.08,P=0.04)、工具应用能力相对更强的学生,更可能积极参与立项(50.00%vs26.55%,OR=2.77,95%置信区间1.05-7.31,P=0.04);而专业课学习能力对学生是否参与立项无明显影响(45.00%vs27.43%,χ~2=2.49,P=0.11)。结论:南山班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立项对本科阶段论文产出有积极作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负面影响。第一年学业成绩排名较高和工具应用能力有优势的学生更积极参与立项,而专业课成绩对学生是否参与立项没有影响。

    2020年06期 v.48;No.23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

    唐兴华;干静;陈晓霞;浦政;蔡蓉;刘振国;

    神经科既有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病,也有很多的疑难疾病、罕见疾病,让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后简称"住规培")期间快速、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技术,是开展住规培的初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病例讲座、SBL、CBL、临床思维训练、PDCA学习方法等,并以mini-CEX形式、自我评价、带教老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综合评价进行考核。住规培学员在年度考核以及出站考核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临床技能、临床思维、科研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培养优秀住院医师的目的。

    2020年06期 v.48;No.236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

    唐兴华;干静;陈晓霞;浦政;蔡蓉;刘振国;

    神经科既有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病,也有很多的疑难疾病、罕见疾病,让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后简称"住规培")期间快速、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技术,是开展住规培的初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病例讲座、SBL、CBL、临床思维训练、PDCA学习方法等,并以mini-CEX形式、自我评价、带教老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综合评价进行考核。住规培学员在年度考核以及出站考核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临床技能、临床思维、科研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培养优秀住院医师的目的。

    2020年06期 v.48;No.236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试析医疗保健资源与高需求的均衡化——基于保健对象满意度调查

    黄庆军;

    目的:从医疗保健对象的角度和立场衡量其所获得各项服务的价值需求实现程度。方法:以广州地区三甲医院医疗保健部门为研究对象,进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需求现状调查,并对就医流程中五个环节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医疗保健对象对定期体检、护患沟通、病情隐私、病情知情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主体对就医环境、医院对患者康复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本研究从医疗保健对象的角度和立场进行现状调查,并衡量其获得各项服务的价值需求,对促进有限医护资源与医疗保健需求的有效匹配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23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试析医疗保健资源与高需求的均衡化——基于保健对象满意度调查

    黄庆军;

    目的:从医疗保健对象的角度和立场衡量其所获得各项服务的价值需求实现程度。方法:以广州地区三甲医院医疗保健部门为研究对象,进行"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需求现状调查,并对就医流程中五个环节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医疗保健对象对定期体检、护患沟通、病情隐私、病情知情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主体对就医环境、医院对患者康复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本研究从医疗保健对象的角度和立场进行现状调查,并衡量其获得各项服务的价值需求,对促进有限医护资源与医疗保健需求的有效匹配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23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肺血管解剖教学作用研究

    洪城;郭文亮;伍晓锋;陈日垦;

    目的:研究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在肺动脉解剖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肺血管解剖教学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内科肺血管介入专业组进修的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医师随机分二维图像组和三维图像组。二维图像组采用二维肺动脉造影图像进行肺动脉解剖教学,三维图像组采用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教学。第1周教右侧肺动脉,第2周教左侧肺动脉,第3周自学。每周学习后考核学习内容,考核采用相同试卷同一教授批改试卷。分别记录两组医师基本情况及考核成绩。结果:共76位进修医师符合入选条件自愿参加研究,平均年龄37.6±8.9岁,各组均38位医师。三次考核后,二维图像组收到108份试卷并评分,三维图像组收到106份试卷并评分。两组医师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考核成绩具有可比性。第1周和2周三维图像组的考核识别血管正确率高于二维图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两组考核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在肺动脉解剖教学方面优于二维肺动脉造影图像,易于被呼吸科进修医师掌握。

    2020年06期 v.48;No.23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肺血管解剖教学作用研究

    洪城;郭文亮;伍晓锋;陈日垦;

    目的:研究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在肺动脉解剖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肺血管解剖教学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内科肺血管介入专业组进修的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医师随机分二维图像组和三维图像组。二维图像组采用二维肺动脉造影图像进行肺动脉解剖教学,三维图像组采用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教学。第1周教右侧肺动脉,第2周教左侧肺动脉,第3周自学。每周学习后考核学习内容,考核采用相同试卷同一教授批改试卷。分别记录两组医师基本情况及考核成绩。结果:共76位进修医师符合入选条件自愿参加研究,平均年龄37.6±8.9岁,各组均38位医师。三次考核后,二维图像组收到108份试卷并评分,三维图像组收到106份试卷并评分。两组医师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考核成绩具有可比性。第1周和2周三维图像组的考核识别血管正确率高于二维图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两组考核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肺动脉造影图像在肺动脉解剖教学方面优于二维肺动脉造影图像,易于被呼吸科进修医师掌握。

    2020年06期 v.48;No.23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护理

  • 改良扩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中的应用研究

    陈海燕;胡洁琴;欧社娣;谢秀中;董芳芳;纪翠红;

    目的:探讨改良扩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88例接受留置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使用改良扩皮技术,传统组使用传统扩皮技术。比较两组一次性送入导管鞘成功率、疼痛评分、1周内维护频率、即刻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操作者置管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送入导管鞘成功率、疼痛评分、1周内维护频率、穿刺点即刻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操作者置管后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过程中,使用改良扩皮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操作者满意度,降低一周维护频率,值得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改良扩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中的应用研究

    陈海燕;胡洁琴;欧社娣;谢秀中;董芳芳;纪翠红;

    目的:探讨改良扩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88例接受留置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使用改良扩皮技术,传统组使用传统扩皮技术。比较两组一次性送入导管鞘成功率、疼痛评分、1周内维护频率、即刻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操作者置管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送入导管鞘成功率、疼痛评分、1周内维护频率、穿刺点即刻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操作者置管后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过程中,使用改良扩皮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操作者满意度,降低一周维护频率,值得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下肢DVT风险的影响

    时广平;汪素琴;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20-01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88例,其中44例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为研究组,比较2组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2.27%(1/44)低于对照组18.18%(8/44)(P<0.05);干预后2组FDP、FBG、D-D水平均较干预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正向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负向指标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1-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下肢DVT风险的影响

    时广平;汪素琴;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20-01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88例,其中44例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为研究组,比较2组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2.27%(1/44)低于对照组18.18%(8/44)(P<0.05);干预后2组FDP、FBG、D-D水平均较干预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正向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负向指标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接受股静脉置管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1-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

    刘晓红;张妹;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TBM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给予观察组患者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在患者出院时以出院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哥斯拉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分并作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85.36%)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生命活动以及总体健康进行比较时发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48.78%),观察组的死亡率(0.00%)和残疾率(4.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0%,24.39%)(P<0.05)。结论:协同护理对TBM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TB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良好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 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

    刘晓红;张妹;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TBM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给予观察组患者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在患者出院时以出院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哥斯拉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分并作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85.36%)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生命活动以及总体健康进行比较时发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80.49%)显著高于对照组(48.78%),观察组的死亡率(0.00%)和残疾率(4.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0%,24.39%)(P<0.05)。结论:协同护理对TBM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TB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良好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 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急诊留观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孙秀芹;臧舒婷;张娟;

    目的:探究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急诊留观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50例。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就诊时、离开急诊时的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以及心理应激评分,并于离开急诊当日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B组组患者离开急诊时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与就诊时相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绪、躯体、行为反应等应激反应评分均下降(P<0.05),且B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B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护士态度、护理技能、信息告知以及情感体验的满足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结构式共情干预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满意度。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急诊留观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孙秀芹;臧舒婷;张娟;

    目的:探究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急诊留观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50例。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结构式共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就诊时、离开急诊时的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以及心理应激评分,并于离开急诊当日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B组组患者离开急诊时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与就诊时相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绪、躯体、行为反应等应激反应评分均下降(P<0.05),且B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A组(P<0.05)。B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护士态度、护理技能、信息告知以及情感体验的满足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结构式共情干预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满意度。

    2020年06期 v.48;No.23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

    张娇;

    目的:探讨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0月我院ICU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56例为对照组,2018年开始启动鱼骨图预见性护理干预,抽选1月-10月ICU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56例为研究组,比较鱼骨图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重症ICU病房VAP的发生率、护士预防VAP管控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早期训练活动、人工气囊压力监测、行自主呼吸实验、倾倒冷凝水、手卫生正确、口腔护理依从、抬高床头30°-45°、脱机实验正确、呼吸管道更换依从等预防VAP管控未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17.86%)(χ~2=8.166, P<0.05)。结论: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护士落实VAP各项管理措施的依从性和正确率,降低VAP发生率,提升了ICU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

    张娇;

    目的:探讨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0月我院ICU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56例为对照组,2018年开始启动鱼骨图预见性护理干预,抽选1月-10月ICU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56例为研究组,比较鱼骨图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重症ICU病房VAP的发生率、护士预防VAP管控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早期训练活动、人工气囊压力监测、行自主呼吸实验、倾倒冷凝水、手卫生正确、口腔护理依从、抬高床头30°-45°、脱机实验正确、呼吸管道更换依从等预防VAP管控未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17.86%)(χ~2=8.166, P<0.05)。结论: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ICU护士落实VAP各项管理措施的依从性和正确率,降低VAP发生率,提升了ICU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综述

  • 我国HIV/AIDS病例晚发现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郑雅静;

    我国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已婚和离异丧偶、文化程度较低、感染途径是异性传播、样本来源是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提示我们应扩大检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提高检测意识;关口前移,积极发挥基层检测点作用以及依托社会组织开展HIV检测,通过上述措施以减少HIV/AIDS晚发现病例。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我国HIV/AIDS病例晚发现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郑雅静;

    我国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已婚和离异丧偶、文化程度较低、感染途径是异性传播、样本来源是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提示我们应扩大检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提高检测意识;关口前移,积极发挥基层检测点作用以及依托社会组织开展HIV检测,通过上述措施以减少HIV/AIDS晚发现病例。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研究进展

    谭博;吴兆红;俞钢;

    先天性肺囊腺瘤(CCAM)是一种肺部错构瘤样病变,属于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CAM胎儿在产前得以诊断,通过早期宫内干预,产时及产后手术治疗等方法,多数患儿能取得较好的预后。该文围绕CCA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分型、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预后评估等进行综述。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研究进展

    谭博;吴兆红;俞钢;

    先天性肺囊腺瘤(CCAM)是一种肺部错构瘤样病变,属于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CAM胎儿在产前得以诊断,通过早期宫内干预,产时及产后手术治疗等方法,多数患儿能取得较好的预后。该文围绕CCA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分型、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预后评估等进行综述。

    2020年06期 v.48;No.236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介

    <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始建于1957年,地处广州市核心经济区黄埔区,是广州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市属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是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单位。

    2020年06期 v.48;No.23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1K]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介

    <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始建于1957年,地处广州市核心经济区黄埔区,是广州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之一。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市属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是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单位。

    2020年06期 v.48;No.23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