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自强;赵胜男;纪禹同;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的影响。方法:60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均接受12周高血压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接受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另30例健康高龄老年人为空白对照组。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和LVDF,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后,三组试验者LVSF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两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参数A增高,E、E/A比值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高血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高血压患者E、A、E/A比值和6MW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康复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LVDF,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2025年03期 v.53;No.26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李杰华;王广伟;霍力为;
目的:比较黄氏正骨手法与传统手法复位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分析手法整复治疗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20年至2023年间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掌骨骨折手法整复治疗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法复位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黄氏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骨折愈合与骨折部位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33.0(30.0,42.0)天短于对照组37.0(33.0,45.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骨折部位在治疗后的愈合时间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的结果显示骨折严重程度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两种手法均可有效治疗掌骨骨折,但黄氏正骨手法疗效更显著。
2025年03期 v.53;No.26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马苏杰;张学良;何涛;乔长峰;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实施球囊压迫术中球囊压力与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挑选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予以针对性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共88例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实施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记录术中球囊压力,分析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与球囊压力的关系。结果:术后1天有效率97.73%,BNI疼痛分级显著改善(P<0.001)。82.95%患者出现短暂面部麻木,70.45%发生咀嚼肌乏力,其中球囊压力与麻木等级正相关(r=0.573,P<0.001),充盈量>0.70 mL时咀嚼肌乏力风险升高(P=0.022)。随访15个月复发率为14.77%,压力每增加0.01 MPa复发风险上升32%(HR=1.32,P=0.002),≥0.18 MPa组的复发率(23.40%)显著高于<0.18 MPa组(4.88%,P=0.009),且92.31%复发病例压力集中于0.19~0.22 MPa。根据CLSI稳健评估法,确定球囊压力参考范围为0.12~0.21 MPa。结论:三叉神经痛病人群体实施球囊压迫术中球囊压力检测更有利于压力范围的确定,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2025年03期 v.53;No.26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刘逸远;裴青娴;刘丹;
目的:观察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梁子湖分院就医辐射范围内腺样体家庭聚集倾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腺样体筛查的多子家庭(22个)中均无或有4级腺样体的家庭与不全是4级腺样体的家族比较。结果:8个家庭儿童均存在4级腺样体肥大,7个家庭儿童均不存在4级腺样体肥大,7个家庭儿童部分存在4级腺样体肥大,部分不存在4级腺样体肥大,均无或有4级腺样体的家庭与不全是4级腺样体的家庭行卡方检验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仅有10个家庭(66.7%)中的15名患儿(58.3%)接受了手术治疗。结论:有4级腺样体肥大儿童的家庭,其他的儿童腺样体4级肥大可能性更大,但能接受手术干预的患儿群体仍较局限。
2025年03期 v.53;No.26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刘海燕;刘彬彬;余革;赵子良;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中不同补液策略(开放性与限制性)对无创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探索术中液体管理对心血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从而优化个体化补液方案。方法:本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7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性补液组(A组,n=25)和限制性补液组(B组,n=32)。比较两组术中关键时间点(T_0:清醒自主呼吸、T_1:平卧位机械通气15 min、T_2:平卧位机械通气30 min、T_3:俯卧位机械通气15 min、T_4:俯卧位机械通气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在T_1,T_3,T_4时点A组的CO和SV显著高于B组,且T_4时点的SVR显著低于B组;T_2至T_4时,A组的PPV也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B组在后期时间点(T_(3-4))的CO和SV均较早期(T_(0-2))下降,而SVR和PPV在T_(3-4)较T_(1-2)显著上升(P<0.05)。此外,A组的术中低血压(IOH)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5)。结论:在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基础疾病的PCNL患者中,开放性补液策略较限制性策略更能维持术中CO、SV和PPV的稳定性,并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2025年03期 v.53;No.263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